点赞“明日之星”!广西一批优秀年轻运动员脱颖而出

2025-08-15 22:03:51 游戏攻略

11月14日下午,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执委会在学青会主媒体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广西体教融合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获悉,广西抓住筹办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的难得机遇,充分发挥体育特色和优势,不断完善体教融合政策体系,推动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首届学青会尽显体教融合成果。

新闻发布会现场。

据新闻发布会消息:截至11月13日,广西运动员共获公开组金牌39枚,银牌27枚,铜牌37枚,其中南宁市获金牌37枚,银牌26枚,铜牌29枚,北海市获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8枚。广西一批优秀年轻运动员在学青会赛场上脱颖而出,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明日之星”,其中蹼泳运动员姚华莉超100米器泳和50米潜泳两项世界青年纪录,14岁的杨兰斌获得体操男子个人乙组全能冠军,其他几位年轻小将还获得体操男子团体甲组冠军,参加了杭州亚运会的19岁摔跤小将陆锋勇夺学青会国际式摔跤男子自由跤74公斤级金牌等。

姚华莉在领奖台上。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 梁凯昌 摄

办好学青会是广西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抓手。为此,广西不断加大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投入力度,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取得了新进步、开创了新局面。

示范创建引领,推动体教深度融合

2022年以来,自治区体育局会同自治区教育厅制定实施广西体教融合示范市、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从机制健全、任务措施、宣传氛围、特色创新等4个方面细化市级创建指标21项、县级创建指标19项,支持5个市、14个县开展首批体教融合示范市、县创建工作。

其中,来宾市在全区率先创新中考体育测试方法和内容,2023年将体育中考分值提升到100分,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格率、优良率明显提升。我区以藤县潭津中心校为试点,建设全区第一所体教融合新型体校,开展广西重点项目常态化训练,丰富了学校体育内容,扩大了体育苗子选材面。

体校与中小学共建,推动体教阵地融合

广西大力实施基层体校与中小学共建联办计划,每所体校至少与当地1所中学和1所小学共建联办。全区88所市县体校与114所中学、114所小学结对共建,学校课余训练与体校专业训练有机结合,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11月8日,首届学青会男子体操乙组决赛在南宁举行,图为南宁队选手在双杠比赛中。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 周军 摄

其中,突出特色和优势项目发展,创新培育建设体操、举重、摔跤、田径和攀岩等5个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小高地;建立广西青少年体育专家资源库,评选18名首批广西青少年体育专家;成立国际(广西)体操青训中心工作专班,推进体操青训中心建设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兴办青少年体育,全区已有71所体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引入社会力量合作共建;实施体校强基工程,将基层体校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计划,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基层体校;各级学校、俱乐部纳入国家和自治区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人才小高地推荐及评选范围。

2023年,全区注册青少年运动员达3.93万人,既达到在学校普及体育技能的效果,也增加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厚度。

创新政策机制,推动体教人才融合

2022年6月,自治区体育局联合自治区党委编办、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出台实施《关于全区大中小学校设置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的实施办法》,推动解决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师资不足和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等问题。

目前,来宾市、南宁市已开展试点工作,一批优秀退役运动员到中小学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自治区体育局与一批高校和中学签署体教融合发展协议,加强在体育学科建设、共建运动队、后备人才培养、运动员文化教育等方面深度合作,建设体育特色学校,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如自治区体育局与南宁市第十七中学共建广西女子足球队,已取得不错的成绩。

资料图:南宁十七中女足训练现场。图源自治区体育局

此外,我区不少地区积极探索优秀体育学生高中阶段创新培养机制、义务教育阶段跨校联合培养机制,构建衔接有序的人才培养体系。如贺州市政府出台文件,体校与当地中学完全接轨,九年级学生升学率达到100%,成为体育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

强化青少年赛事体系,推动体教赛事融合

全区大力推进运动项目普及,实施“3126”工程,即每个县(市、区)布局3个以上运动项目,每个运动项目至少在1所高中、2所初中、6所小学中进行重点布局。如南宁市马山县实施“攀岩进校园”计划,全县11个乡镇全部建有攀岩学校,1.8万名学生常态化开展攀岩训练和活动,取得不错的运动成绩。

首届学青会攀岩比赛在马山县古零镇初级中学攀岩馆举行。图为比赛现场。图源马山县融媒体中心

通过建立覆盖广泛的青少年赛事体系,全区大力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每年举办单项锦标赛、“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系列赛事活动等,让各类体育活动走进了校园,也让更多学生走出校园参加专业竞技比赛。今年以来,围绕“迎接学青会 健康新广西”“奔跑吧·少年”等主题,全区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超200项。

发布会答记者问(摘选)

问:广西推进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有什么考虑?

答:广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健全体教融合发展体系,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具体可概括为5个“加强”。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自治区教育、体育等部门先后印发了深化体教融合促进广西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学校设置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实施办法等文件,不断完善体教融合政策措施。

二是加强联办共建。三年来,教育、体育部门联合共建5个体教融合示范市、14个示范县(市、区)和49所广西体育特色示范学校;自治区体育部门与相关市县、学校、协会和企业等共建网球、赛艇等10多个项目运动队。全区各级基层体校与14个地市的114所中学、114所小学开展联办共建,让体校专业队员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让普通学校学生享受专业运动训练。

三是加强赛事融合。三年来,共举办121项全区性青少年体育重大赛事,参与人数超10万人次。坚持每3年举办一次全区学生运动会,每届运动会均有近万名学生参加。

四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程,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五是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广西全面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做到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县域全覆盖”。从监测来看,广西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升,青少年儿童视力持续向好,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

下一步,广西将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体教融合,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引导广大学生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每天锻炼两小时;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体育教师,不断提升体育教学活力;进一步完善赛事体系,按照理念融合、管理融合、资源融合、赛事融合的思路,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打造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进一步加强校园足球工作,激发青少年足球运动兴趣爱好,提高足球发展水平,奋力开拓校园足球发展新局面。通过深化体教融合,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问: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对广西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答:首届学青会应体教融合改革而生,办好学青会是广西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抓手。借助筹办学青会,不断加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投入力度,不断夯实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取得了新进步、开创了新局面。

一是借力学青会,进一步健全青少年体育政策制度。利用筹办学青会的契机,主动争取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实施体教融合实施意见、建设全国新时代体育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等管长效、涉根本的重大政策文件,建立了各级体育、教育、发改、财政、人社、编办等部门协作推进青少年体育的工作机制和格局。

二是借力学青会,进一步拓宽青少年体育投入渠道。借助筹办学青会,统筹各方资源、引导各方力量投入青少年体育。一方面,以实施体校强基工程为抓手,推动将基层体校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计划,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基层体校。一方面,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市场力量参与兴办青少年体育,全区已有70多所体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引入社会力量合作共建,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是借力学青会,进一步丰富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筹备学青会以来,全区累计建成各类体育场地2万多块,包括青少年和学生使用率很高的一大批足球场、篮球场。本届学青会新建和维修改造49个比赛场馆,从规划选址和设计阶段就注重场馆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考虑后学青会时代为青少年体育和全民健身服务。

下一步,自治区体育局将谋划好后学青会时代广西青少年体育发展,充分发挥学青会留下来的场馆设施资源,开展各类青少年体育训练和赛事活动组织,持续巩固学青会办赛成果,深化体教融合,有力推动青少年健康发展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强国建设夯实基础。

上下滑动阅览

原标题:《点赞“明日之星”!广西一批优秀年轻运动员脱颖而出》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