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妙手”书写“围棋之乡”平凉新故事

2025-10-05 07:16:20 玩家交流

7月22日,“围棋之乡”平凉迎来全国性大型体育赛事。继“崆峒杯”第一届全国女子业余围棋公开赛之后,“崆峒杯”第二届全国女子业余围棋公开赛再度在平凉拉开帷幕,这一有特色、有口碑的围棋赛事,为全国女子围棋爱好者搭建了围棋文化的交流平台和比拼技艺的竞技舞台,对于平凉围棋运动的推广,围棋文化的传播,以及平凉城市形象的宣传,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善弈者谋势。平凉从举办国家级品牌体育赛事布局起势,精准落子,在识局、破局中,以“妙手”放大体育品牌赛事效应,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促进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本手为基”打造“围棋之乡”

在围棋术语中,“本手”是棋手实力、功力、基本水平的体现,“妙手”则是基于“本手”基础上的“神来之笔”。可以说,“本手”与“妙手”是实力上量变与质变循环促进的关系。一个个围棋大赛成为平凉的“本手”,悄悄积蓄着“围棋之乡”的实力。

依托厚重的围棋文化,近年来,平凉市全面升级体育设施、逐步浓厚体育氛围,深入推进和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体育供给服务能力,并围绕“全国围棋之乡”这一称号,大力培育围棋品牌赛事。在中国围棋协会的指导下,平凉正在积极打造“全国围棋文化名城”和“世界围棋文化交流中心”。

资料图片

据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平凉市先后举办了2017年“崆峒山杯”全国业余围棋擂台赛,2018年第二届中国业余围棋“7段王”争霸赛、“弈决崆峒”世界道教名山围棋邀请赛暨世界围棋发源地高峰论坛,2019年第五届“平凉陇原杯”全国(魅力中国城联盟城市)业余围棋邀请赛,2020年第34届“黄河杯全国业余围棋赛”,2021年平凉市第四届女子围棋大赛、“崆峒杯”第一届全国业余女子围棋比赛等,提升了围棋项目在平凉的参与度和知晓度,促进了围棋事业快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平凉市还荣获2021—2023烂柯“衢州有礼· 运动柯城”中国围棋之乡联赛优秀宣传奖。

在这些赛事事之中,共有586人参加的2021年平凉市第四届女子围棋大赛,有186人参加的第一届全国女子业余围棋公开赛吸引了各路媒体的关注。女子棋手搅动平凉棋坛风云,得益于围棋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棋手的刻苦学习。此前,平凉女子棋手以及专门的女子围棋比赛在全国少见,如今,女子棋手有了更多彼此对弈、同台比拼的舞台。再加上中国围棋协会、省市围棋协会对围棋的不断普及,以及网络对弈平台的发展与围棋AI的不断完善,女子棋手人才不断涌现,棋技日益精进,横亘在男女棋手之间的鸿沟已经越来越窄了。

“平凉在2017年只有一位1段女子棋手,目前已经有206名1-5段女子棋手。女子棋手人数除兰州外,超过其他12个地州市有段女子棋手的总和。”甘肃省围棋推广普及委员会副主任、平凉市围棋协会主席周为说,今天的平凉女子围棋,不仅在创造着新的纪录,为围棋的发展开辟新天地,从竞技之外的角度而言,围棋文化的传播、技艺的传承,也有赖于女性的参与和贡献。“一个女性学习下棋,也会影响到下一代,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她们不但是竞技者,更是围棋文化的传播者、推广者。”周为说。

资料图片

在市体育局的指导下,市围棋协会积极探索协会发展模式,主动开展各类“请进来、走出去”交流活动,围棋氛围良好,基础水平不断提高。平凉棋友们以赛代练,在大大小小的各类比赛中,尽情享受着黑白对弈的乐趣。以棋为媒、以棋会友,平凉市围棋协会携手有识之士,共同为行业探路、为城市赋能,向世人呈现平凉“围棋之乡”的深厚文化和生动图景。

创“妙手之成”普及围棋文化

平凉注重实实在在地培养少年儿童认识围棋、喜欢围棋、热爱围棋的兴趣,助力校园围棋的蓬勃开展,促进平凉学子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不得不说,这样的“妙手”意义非凡,让平凉的围棋发展后劲十足。

7月19日上午,在城区金江碧湖家园的弈智棋院偶有轻微的落子声响起。一间教室内,7岁的李小雷凝神望着棋盘,一手执棋,认真思考。

资料图片

“孩子学习围棋两年多,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她变得更沉稳了,也更爱读书了。”李小雷的妈妈说,“孩子每天坚持练习半个多小时,进步很快,去年已经晋升为业余3段。”越来越多的李小雷走进了黑白世界。弈智棋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弈智学院于2020年成立,刚开始只有20多名学员,现在已达200多名。”

处处落子,下好一盘“大棋”。截至目前,全市7个县(市、区)均成立了围棋协会。围棋进学校,为围棋在平凉的推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市有课余学习围棋的孩子达1万多人。崆峒区西郊小学、华亭市东华小学、庄浪县第一小学等29个学校(幼儿园)获评平凉市“全国围棋特色学校(幼儿园)”,占甘肃省三分之一强,在全国地市中名列前茅。在平凉14家校外棋院继续学习的大约有1200人。

“随着围棋特色学校的不断增多,校园围棋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也会不断加强,更会加快学校围棋教学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进程。”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此外,市围棋协会还与平凉职业技术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在学院开办围棋社团活动,5年来参与学习的学生累计超过400余人。

没事下下棋,完了还得获得薪资待遇较高的职业,这样的好事你听说过吗?

在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的围棋社团跟着王杰明老师学习围棋的白雪,毕业后进入深圳市秦汉胡同华侨城校区担任围棋老师。兴趣是她选择做围棋老师的主因,业余4段的她,在围棋培训这个行业里,看到了其中的发展前景和上升空间。“我一直觉得,一份工作如果和自己的兴趣相关,而且还有一份不错的收入,那肯定就是一份好工作。”白雪坦言,自己每月的薪资在1.7万到2.5万区间。

与白雪经历相同的校友曹亚妮,现在在杭州方源围棋培训机构工作,月工资达到1.2万至1.4万。周内每晚上课两个小时,周六和周日总计上4节课。“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每天教孩子们下棋,工作单纯又有趣,对提升自己的棋艺也很有好处,我很享受现在的时光。”曹亚妮不无喜悦地说。

围棋进校园,既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围棋的普及提供了新的方向。

“棋”高一招,激发文体旅市场“新活力”

体育赛事让平凉山水“动”起来,让文化“活”起来,串联成类型多样的文旅体产品,形成产品库、线路图和“故事汇”。

以高端赛事为基点。承办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崆峒山站)、全国业余围棋公开赛、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平凉段)比赛、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崆峒武术节、中国乒乓球协会会员联赛……每个赛事都为平凉带来巨大客流,让我们看到了体育旅游消费的巨大能量和广阔空间。

资料图片

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依托“森林、高山”的自然资源,在“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引领下,大力发展自行车、登山、摩托车越野赛等多种运动项目体验。在一系列比赛和活动中,各方来客深度体验平凉最美旅游路线,在每个角落和细节安放身心,感受服务,感知温暖。一个个赛事经由国家、省市媒体的传播,放大城市形象和魅力,更放大一座城市令人心神向往的无限可能。

以体育文化为卖点。“围棋之乡”平凉,有诸多的关于围棋的文化传说和故事。在崆峒山的棋盘岭上,有一块古朴的青石棋盘,相传是广成子和赤松子两位仙人经常下棋的地方。平凉府烂柯山在中国古代7处烂柯山中,成为故事最完整的地方。“武术之乡”平凉,千百年来,鼓荡着“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的崆峒侠风,崆峒武术经过几千年的陶冶嬗变及其与艺术、宗教等文化样式的渗透交融,已由冷兵器时代个体自卫和民族抗争的有效手段,逐步升华为融技击性、健身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价值功能多元的文化形态。平凉深挖围棋文化、武术文化富矿,并借助围棋、武术等品牌赛事的举办,让世界一窥平凉历史文化的斑斓,为平凉带来更多声名远扬的机会。

“棋”高一招,平凉搭起高效“赛事经济”平台,走出一条最佳路径,“一人参赛,多人旅游;一日比赛,多日停留”的体育旅游新模式已形成,激发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

平凉不断引进各类体育赛事,打造升级赛事品牌,丰富体育旅游业态。平凉鑫新生态农庄综合示范园(海寨沟)、王母宫山滑雪场、腾骏马术俱乐部、金龙渔业垂钓基地、浩宇信鸽工棚等一批体育旅游项目以及多条户外运动精品线路在平凉应时而生,记录着平凉文体旅人有关创造和梦想的故事。

资料图片

从体育到“体育+”,从体育名片到城市请柬,体育成为平凉城市发展的新亮点。“平凉红牛”“静宁苹果”持续供应国家运动员和重大体育赛事,来自“问道崆峒·养生平凉”的丰饶物产助力运动健儿取得佳绩,为国争光。

弦歌不断声声远,产业如棋局局新。练好“本手”,方得“妙手”,最终奠定胜局。平凉,一盘好棋,渐入佳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